如今,独生子女在孩子中的比例慢慢的变大,他们没兄弟姐妹可以交流,大多数时间是在单元房里孤独地面对电视机、电动玩具,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非常少,这极大地影响了孩子今后的发展。培养小孩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,是幼儿园与家庭义不容辞的一项教育重任。
罗星幼儿园于2007年上半年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合作单位后,并申报了国家级子课题《幼儿园指导在园3—6岁幼儿及家庭培养小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实践与研究》。两年多来,幼儿园积极创设交往环境,通过“爸爸俱乐部”、“家长互助组”、“罗幼小主人”等平台培养小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。
随着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的加快,许多家长都忙于自己的工作,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,长此以往,就会造成孩子孤僻、自言自语、漠视他人和社交能力极弱的行为现象。因此,作为家长,不管工作如何繁忙,每天都应抽取一部分时间,全身心投入地与孩子进行一次交流。平时还应该多把孩子带出去,走到社会当中去,让孩子多与别人交往,并在具体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交往的能力。
孩子的社会交往包括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和孩子与成人的交往。孩子与成人交往非常容易,因为成人一般能猜出孩子的意图。成人主要要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:友好地与同伴交谈,用别人喜欢的名称招呼他人;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,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,但又不盲从;更多地注意他人的长处而不是缺点;喜欢共同分享玩具、活动场地,能给游戏中暂时离去的孩子留下位置并愿意让新同伴随时参加进来,乐于帮助遇到困难或缺乏经验的同伴;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,又尊重别人意见,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,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,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。
家长要清楚,孩子们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、争吵,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、冲突等同于成年人之间的矛盾,切忌以“不吃亏”教育孩子,甚至强行干涉孩子,而不让他们碰面交往。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,家长首先不要大惊小怪,而是要让孩子在争吵中慢慢体会出与他人交往和谐共处的道理,让孩子“独自”去学会怎么样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。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,培养小孩子勇于改错的精神,能原谅他人,在交往中,能互相帮助,具有同情心。
凯凯是幼儿园大班的一位孩子。他聪明大胆、活泼又有主见,深得父母的宠爱,在家俨然是个小霸王的模样。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,凯凯也显得很地霸道、任性,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伴发生争吵。因此许多孩子都不愿与他交往,家长为此很苦恼。后来,老师积极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行为,有意识地培养小孩子学会自我控制,合理调整和伙伴之间的相互行为关系,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。后来,凯凯交到了许多朋友,快乐与自信又回到了脸上。
玲玲是一位5岁的小女孩,平时父母工作比较忙,经常由爷爷奶奶带在身边。她的性格非常的内向,不愿主动与人交往。家里来了客人,她就躲到自己的小房间里,不肯出来打招呼;在路上碰到同班同学,对方很热情地跟她打招呼,她却只会躲在大人的身后,拉着大人的衣角,一副胆怯的模样。家长担心长此下去,孩子会得自闭症。上幼儿园后,老师建议家长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,多用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对她的关爱。同时,建议家长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,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,充分创设孩子交往的环境。一年后,玲玲的性格开朗了许多,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。